5月27日,工人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安波福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生产。近年来,当地协助80多家企业通过云上平台等智能化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开拓市场。
秦廷富摄(中经视觉)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代表委员们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稳企业”是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为企业纾困解难、放水养鱼,让各类市场主体凝聚信心更好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纾困解难,难在哪?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市场不景气,经济下行压力大,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经济全球化要素高,所以长三角企业受到很大影响。
不过,张兆安也表示,“稳企业”正成为各方同心协力的共识。除中央出台的支持政策外,长三角三省一市各级政府都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制定出台了具体举措,“相信只要措施得力,就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政府、企业、员工抱团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全社会提供了数量最多、种类最广的就业岗位,其活力、‘生死’、经营情况与民生状况息息相关。”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从短期看,服务业里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现金流大幅度萎缩,因为工资支出和房租占固定成本相对比重较大,且尚未实现完全复工,资金方面有不小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丁时勇告诉记者,现阶段,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比较难;贷款利率较高,费用较重仍然存在。“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疫情影响因素仍然存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等。”丁时勇说。
放水养鱼,水何来?
对于“怎么稳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代表委员们也有很多话要说。
“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微企业正处于困难时期。建议税务部门尽可能减免税收,优化纳税环境,长远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表示。
“要把稳信心、稳民企、稳中小企业就业放到重要位置,增强民企政策获得感,并引导行业避免因竞争加剧带来的恶性竞争,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回应企业界的呼声,金融界代表委员们也在出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会生表示,针对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投入大、市场开拓难等特点,商业银行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设计出适应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特点的信贷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在确保总量力度足够、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向中小微企业倾斜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对冲疫情影响,服务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局。抓紧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稳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至2021年3月底,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双链稳定,如何保?
稳企业政策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抓住了“稳企业”的关键。
“当前,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稳定企业的核心是稳定产业链。产业链一旦受到冲击,恢复的时间长、代价大,甚至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葛红林认为,就当前形势看,稳定产业链,更为紧迫的是稳定物流供应链和生产链。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畅通工业物流,将其作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的先行行业,确保产业链中关键环节及连续工艺运行的企业稳定生产,密切关注、及时协调,避免停工停产。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出台了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体现了政府保小微企业的决心。
“有关方面要尽快将国家金融政策进行指标量化,落到实处。”李锐表示,由于宁夏的大型商业银行较少,建议考虑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关政策适当向地方商业银行倾斜,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最为急迫和紧迫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近期出台的救助小微企业的部分政策,如税费减免、五险一金免交或少交等,在协调完善的基础上,可考虑转化为中长期政策。疫情倒逼出了在线教育、在线审批等新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可鼓励这些新商业模式常态化,催生一批新生行业和业务的发展,为稳定企业开辟新的营收渠道。
刘世锦表示,目前的宏观政策应主要聚焦三个重点:一是“恢复”,复工复产的同时,当务之急是恢复需求。二是“救助”,一些企业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因为业务活动停滞,没有现金流同时又有固定支出,有些撑不住。所以这次国家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重点就是帮助企业降低各种开支。三是“避险”,要避免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在遇到冲击以后带来更大风险,特别是注意金融风险。“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刘世锦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周 琳)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