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新闻资讯

稳百姓“饭碗” 固民生之本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0-05-25 作者:南京 浏览量:

近日,拟新增的10个新职业公布,其中,直播销售员成了互联网营销师职业的一个工种。这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直呼“李佳琦、薇娅终于转正了”“带货主播们找到了自己的工种”,甚至有一些求职者直言,自己也想成为一名直播销售员,走进直播间为湖北带货、为深度贫困地区带货。与此同时,线上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日渐流行,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无论是新职业,还是新就业形态,都意味着新的机会,对于稳就业、保就业而言有着积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如何?新冠肺炎疫情又给稳就业、保就业带来哪些挑战呢?

  全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

  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至5.3%之间,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201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比上年末降低0.18个百分点,符合4.5%以内的预期目标。

自复工复产以来,很多企业采用直播宣讲、视频面试等线上方式进行招聘,部分应届毕业生已入职工作。新华社发

  高校毕业生“云端”就业

  “我找到工作了。”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张家超说,前段时间通过学校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参加了“贵州大学2020年春季网络招聘会”,向心仪的单位投递简历后,经过几轮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最终被录用。

  疫情期间,很多应届高校毕业生像张家超一样,借助网络获得了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学生正在积极参加“云面试”。高校毕业生是保就业的重点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有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之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对此,各单位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在“云端”向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疫情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等现象,更使得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委员说。

  苏华委员认为,虽然有种种就业难题,但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新机遇。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会转危为机、抢抓机遇。比如,目前互联网营销、在线产业等存在较大发展潜力,医疗、公共卫生、康养等行业也充满机遇。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能力,平衡就业心态和价值取向,理性确定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苏华委员说。

  关注中小企业,服务重点群体

  就业,关乎百姓“饭碗”,也关乎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认为,虽然疫情对今年就业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保障下,互联网、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直播带货日渐火热,为就业带来了很多机遇。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市场上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还不充足,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未来,我国产业将加速向中高端迈进,“机器换人”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影响的就业岗位数量也会持续增加,岗位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

  “保就业需要从稳定中小企业和关注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入手。”王树国代表说,要及时出台政策和帮扶措施,不断提升人力资本,释放人力资本红利,更好地实现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解决结构性问题。

  王树国代表建议,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高校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要扩大招聘规模。还要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予以补贴。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就业涉及者众、覆盖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说,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放到“六稳”和“六保”之首,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疫情得到较快控制,及时启动复工复产激活了就业存量。”莫荣委员说,我国经济潜能还有很大释放空间,技术创新与应用正逐步取得突破,加上及时出台一系列宏观经济和稳就业政策,经过努力,有望实现全年就业稳定向好。

  莫荣委员建议将每年的9月1日设立为全国就业促进日,在这一天,全国统一组织开展招聘、培训、创业促进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发劳动者的就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帮助青年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全体劳动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

  代表委员们表示,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仍有很多积极因素。新动能方兴未艾,服务业迅速发展,乡村振兴大有可为,这些都将拓展更多新的就业空间。(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李慧)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668-9580 180 0518 9066
工作日 9: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职享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57497号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

苏公网安备 320611020003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90870

用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